試著從第四章<害怕既定的規律>中,找尋正確的──但歇斯底里人格會恐懼並拒絕的──向心力。對這些東西,李曼首先提及生活中的因果關係、責任與後果,拒絕它們的結果是記憶發生斷片,時間不連續,各式各樣拆東牆補西牆的找藉口,缺乏反思能力。「歇斯底里的人就像變色龍,可以適應每一種新的情況,只是從中發展出自我的持續性,一般稱之為個性,十分稀少。他莫測高深,總是根據當下的需求扮演某一角色,比較像千變萬化的某一個人,到後來連自己都認不得自己。他的個性不真實,沒有連續性,欠缺清晰的輪廓和陶鑄出來的性情。」對現實世界有系統、有脈絡的認知或許能打破此種狀態,如果認知一套外界公定的規律是可能的。我的家庭背景使我極度懷疑這點。

  「對生活不滿意,把自己做不到的寄託在兒女身上,利用兒女完成自己的心願的父母,也會造成孩子歇斯底里的人格。這種父母非旦沒有成為小孩的榜樣,也沒有好好引導,只會把自己熱衷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肩上,這通常會造成歇斯底里-憂鬱人格。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一會朱天心《古都》,是線上文本,由簡體字機翻回繁體,面麵不分,讀來叫人哭笑不得。掩卷──其實只是用Word文檔蓋過瀏覽器視窗──反思到底毛病何在,竟向迷路的老靈魂追問她所見的城街圖景,筆下一場曠日廢時的停滯旅程再次喚回記憶:原來我以為,我無意識間寫了和《古都》或《呼蘭河傳》相似的一縷氣味,為求寫得穩當,自然要尋訪文字來歷,以緩慢但真誠的步調。

  書架上還保留著《方舟上的日子》,朱天心早期文風何等模樣,自認大致品讀得出那是怎樣一種滋味。心靈小憩有篇短文講朱天心的《古都》,提及早、中、後期寫作風格轉變,從鏡頭中向我拋擲世界簡單的線條,一場讓人悸動的心靈追尋之旅。十七歲的我覺得那就是《古都》的全部,而重讀,就是接受現實的拳頭挾帶腥風血雨,狠狠向臉頰砸來:不,你不懂。瘀青表皮之下,還有錯綜複雜的血肉和骨骼。

文章標籤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難理解弗里茲˙李曼為何會把「自轉」和「公轉」列為天體運動中互相矛盾的兩種動力,並把「向心力」和「離心力」視為從前兩種動力運作衍生出來的第二組矛盾。當然這一切都是比喻,倘若不要看李曼用的「轉譯」一詞,自行把書中所謂的「自轉」和「公轉」當作「地心論模型」和「日心論模型」,可能更好一些。

  「自轉」和「公轉」昭示群己關係中不同方向追求的矛盾,「向心力」和「離心力」則是個人追求永恆法則與追求變化更新的矛盾。李曼認為在一組矛盾中,追求一方,就會恐懼另一方;唯有克服恐懼,達成該組平衡,人才能真正成長。照他在序言中的說法,似乎追求與恐懼實為兩面一體,有光必有影,有晝必有夜,兩者加起來才是完整的世界。但隨後李曼分析四種片面人格,以未能克服該恐懼導致的病理現象稱呼該種人格,似乎又非常強調恐懼是塑造人格的基本動力,引發我強烈的違和感。這就是心理分析師的專業做法嗎?難怪很多時候我覺得心理分析和偽科學沒什麼不同。

文章標籤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文章標籤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獸爬了出來,面貌無法分辨,腳步蹣跚,晃蕩一圈,又躲回陰暗的地穴裡去。

  一些名字是熟悉的,一些名字想不起來是誰。又酸又痛的渾沌在腦海巡遊,遙遠的彼岸年復一年喧鬧,江霧掩蔽,碼頭崩毀,船不知被沖到哪裡去,而我沒有力氣再游泳了。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粉色的封皮,邊角有蟑螂咬過。和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放在一起,斑駁褪色的空白跨越十三年時光,遙對擠滿各界讚譽的鮮紅,而衙門與衙門,汙染與污染,消音與消音,鑼鼓喧天之下的縱深,一步一腳印的反芻,仔細揣摩,竟宛如鏡照,其道不孤,都是「從台北的淚水中走來」。

文章標籤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7.
  「夏˙海˙醬~」

文章標籤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
  水槽旁,咖啡杯、壺安靜晾在瀝水盤裡,一點滴水的聲音都沒有。

文章標籤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
  出於某種考量,夏海提議先回家,回家前繞去那棟崩塌的大樓底下看看。

文章標籤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
  士回過神來的時候還在乾嘔。樂音錚鏦,如瀑傾瀉,舒緩了他的神經;周圍什麼都沒有,看不見、聽不見、也感覺不到任何人的存在,只有來源不明的古箏旋律迴盪耳際。

文章標籤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