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院出代誌:為什麼我們關心的法案總是過不了?
http://legislator.thenewslens.com/lesson-1-inner-0...

(1)"第014號法案出列!沒有為什麼,請重新排隊。"

2012年,宋楚瑜fb上的文章提到"瞭解立法流程者皆知,程序委員會之功能只是將提案交付適當之委員會進行審查,不涉及法案審查,更無時間壓力問題"。外行人想當然耳,相信程序委員會功能僅止於排定議程,不能過問其實質內容。至於考量審議時間是否充裕,到底算不算程序委員會責任範圍?外行人實在看不懂。
以外行人想當然耳的角度,一個法案在程序委員會被"暫緩列案",怎麼能沒有理由,或用荒謬的理由來搪塞?就算是再糟糕、再沒道理的法案,也不該用錯誤的手段,超出程序委員會的職權來封殺。問題是,立法院這麼亂,一般市井小民要怎麼分辨程序委員會真正的職權合在?要怎麼搞清楚立法流程的各個步驟裡,是誰在惡搞,又是誰在行使正當的職權?
墨子《貴義篇》裡有話說:「今瞽曰:『鉅者白也,黔者黑也。』雖明目者無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雖禹湯無以易之。兼仁與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講的就是這種現象吧。

(2)一讀的時候,只要「一個人」有意見就退回?

說實在我看不懂立法院議事規則第23條在寫什麼,這邊「一個人有意見就退回」的解釋方式也太過聳人聽聞了。雖然實務上會造成這種結果,但我覺得公民教育可以用更寬和、更理性的論述達成,而非任由言者鼓譟,非要驅使聽者採取行動不可。
以外行淺見,文中所述重要法案之所以能在一讀時輕易被封殺,是因為黨團動員立委所致;所循規則卻看不出有不合理的地方。黨團不該在這裡冒出來攪事嗎?或許有些情況下動員是合理的吧,只是國、民兩黨好像都很喜歡在不合適的時間來個黨團大動員。

(3)種種混亂的委員會現場

應該是集中進行專業審查的地方,會議過程卻可以亂到不知所云。
有網路直播,有人盯著,或許開會主席還是會亂搞;但至少能透過監督來尋找反制亂象的辦法...

(4)沒有共識就交付黨團協商

去年太陽花學運之前,個人認知當中立法院最混亂、最黑暗、最沒道理的部份,就是黨團協商。甚至,此一議事流程是否從頭到尾就不該存在,我都有點懷疑。
現在對立法院亂象的了解,姑且比以前多了那麼一點點。一年多來,漸漸感覺目前立法院革新的當務之急,或許不在議事流程和規則的完善;而在於立委與各黨團能否遵守現有規則來審查法案,進行合理的攻防。
但是呢...果然,黨團"協商"嘛,就是能"協商"出外人簡直無法理解他們在"協商"個什麼鬼的東西。
今年1月的新聞
你不爽我,所以惡整我提出的法案;現在輪到我有機會惡整你,我就名正言順地加倍奉還?說好的"以對話代替對抗、以協商化解衝突"跑哪去了?

(5)後續

一次搞懂台灣需要什麼樣的"好立委"?
...我就慢慢看吧。
台灣人正在集體惡補過去沒上的公民課,送到我們眼前來的課本品質好不好,就先不計較了。

arrow
arrow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