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所不知道的政黨票:台灣的「第三勢力」為何無法生存?

雖然投票日早已經過了,立院換血甚至換院長都已塵埃落定,但基於我看重的某幾個小黨戰果皆不如意,有價值的文章我還是想繼續讀下去。

雖然「立委衝啥毀」系列文章中唯一一篇立委候選人專訪是時代力量的人,讓我有點懷疑關鍵評論網的立場--別跟我說媒體一定有立場這種話,如果某個特定媒體是為某特定政黨或群體發聲,而且這個政黨或群體在選舉中已經成功跨過某個門檻,屬於「贏家」的一群,那我當然要把他們在選前發出的熱血言語、正義口號,甚至所謂「公民教育課程」都打點折扣來看,畢竟他們已經是該被監督的一群了--雖然如此,我卻不太在意他們提供的「答案」是否屬於強迫推銷或差強人意,只要能提供關鍵的「問題」與「資訊」即可。

文章開頭即從08年單一選區兩票制提出,親民黨與其他小黨慘遭「消滅」切入:那年立委席次減半,任期延長成四年,從此永遠總統大選綁立委選舉。配合上綠營慘敗與小黨消失的結果,不免讓人懷疑是否為國民黨陰謀造成。畢竟,制度改變太多了。

當然我是不贊成陰謀論的。政黨票和區域立委票分開,一票選人,一票選黨,在台灣藍綠兩黨都是爛蘋果的情勢下,是個非常合情合理、又符合民眾直覺的解套方式。但新推出的制度有種種設計不良的地方。比方說只取最高票的小選區啦、讓所有小黨與支持者恨得牙癢癢的不分區5%門檻啦、還有最後在計算不分區席次時採用並立制而非聯立制等等......最後造就的,就是認同的小黨怎麼選都選不上,無論在區域或不分區都慘輸,下一次投票時還會有心理陰影:支持小黨,會不會等於浪費選票?這樣猶豫、灰心、沮喪的選民。記得選前有網友轉了篇文章,鼓勵大家不要放棄票投小黨,每一張政黨票都有它的意義,過1%政治獻金能抵稅、過2%可以跳過提名區域立委的步驟直接提不分區、過3.5%即有政黨補助款,不要以為5%門檻太高過不了,就覺得自己手上這張票什麼事都做不到。

後來我支持的小黨確實只過1%。坦白說,就算連1%都沒有,我也不至於沮喪到下次就不投他們了;但心情鬱悶還是有的。跟我相同理念的人實在不太會選舉,選不上不意外,問題在於他們下次要怎麼辦。制度有問題,我們是該在不公平的制度底下奮力求生,還是該先群起而上,先把那個制度問題給修正了再說?

「自家人」會選擇什麼,我是很清楚的。「隔壁家」可能會想去修正制度,無論成不成功,到那時總要徵詢公民意見。到那時候,「自家人」會支持修法嗎?我自己又該怎麼想呢?雖然在投票時總會抱怨現行制度有缺陷,但若跳脫小黨支持者的立場,考量社會怎樣能安定,怎樣能繼續運轉,頓時又覺得應該把那高得令人悲傷的門檻暫時保留下來,以砥礪做不好、沒抓到重點的小黨繼續改善和奮鬥。怕就怕「自家人」不曉得自己該做什麼,這一次撞了牆,下一次還是狠狠地撞牆。那樣的話,作為一個公民,也只能狠心拋棄他們,把票投給別家。

arrow
arrow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