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裡有一條隧道,故事在其中懸浮。

  像是海底隧道;看得到七彩的水母、珊瑚、熱帶魚,卻無法捕捉那瑰麗繽紛的光。

  主角置身於人群中間,聲音嘈雜,互相衝擊。模糊的焦慮情緒氾濫開來,疑問相互交纏,頭尾互相銜接,扭曲一張張面孔,使他們戴上名為「群眾」的面具。

  分不清誰是誰,看不見誰在什麼立場上說了什麼話,誰跟誰是盟友,一同質疑了誰,又相信著誰。

  事件發生的時候,想要避險的人多,擔憂被害者的人少;沉浸在不安或恐慌之中的人多,第一時間思考事件如何發生的人少。稍微排列組合,得出四個象限,再把現有人物丟進去試試,結果大概會很有趣。

  夜空繁星點點,我真的知道她們是如何誕生,如何燃燒,為何在那個位置呈現那種亮度嗎?我不知道。

 

  想不到答案,很多事情找不到答案。不知道該繼續,還是繞道而行。春日晴光安好,為什麼要在隧道裡苦苦鑽研?別人家的故事多麼有趣,而我的故事多麼無聊!

  四大象限裡無法安放受害者與那兩個跟班,兇手更沒有分析餘地。想著如何離開險境、又想要追究責任的那個象限,至今仍是空白。有的人或許在那個象限裡,但事件發生之前,他們很可能已經離開現場──本來就是邊緣人物,我很難想像他們會為了什麼理由留下來。有的人我不知道該把他放在現場,或者先行離開的那班人裡。還有些人,現在根本沒有名字、沒有面孔。臨時要捏個小泥人,最難拿捏就是形狀。

  刪刪減減,東拼西湊,只要再設定四個人的想法和立場就行。就這四個人!怎麼也想不出來!當初鼻子抬得老高,說著「只要我想寫,不管小說、新詩、散文,樣樣都能手到擒來」的,到底是哪個小鬼?

 

  碧藍的光很遠,很遠。大海很深,海底還在幽暗的、看不見的遠方。我記得她總在上課時左扭右扭,渾身躁動;記得她總在拉扯護腕,和男生混在一起的時間遠比女生的多。但我好像不記得在刻板印象之外,她還說過什麼話,做過甚麼事。

  我該用幻想去填充一個人物的血肉,或是潛入回憶深處,往她原型身上去挖掘?

  當回憶已經不敷使用,那些年的璀璨與晦暗,又該如何折射呈現──或者小心摺疊,妥當收藏?

  一朵乾燥花在時光裡粉碎。我以為還找得到它存在的痕跡,還聞得到它的香氣;以為經過時光沖刷,貝殼仍然不會失去繽紛的色彩。

  但它只是一朵乾燥花,並且碎在風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寫作心得
    全站熱搜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