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課綱爭議過程中,有立委稱「年輕學生是受教者,怎能決定課綱?」此文乃讀過許多相關討論後,鬱悶無處發作,咬牙切齒,洩憤而成文。
此前格主相關文章:無奈的爭議現場,這樣走過

=====

  受教者怎能決定課綱?
  當然不行。義務教育的基本原理就是,無論這個社會的「大人們」想教給學生什麼,無論學生喜歡不喜歡、認同不認同,學生都有責任去消化、去理解、去吸收。對所學內容的質疑或批判固然必要,但去其糟粕的同時,也該有能力取其精粹;把成人交在你面前的教材視為學習的媒介與機會,而非未來人生的桎梏與威脅。這是受教者的責任,是應盡的義務。
  義務教育的好處與風險正在於此:它能讓學生跳脫當下知識層次或範疇的侷限,傳承各領域先行者的智慧,避免未來世代故步自封於淺碟化的知識,害了他們一生;但它也能將錯誤、荒謬或過於獨斷的理論植入學生心中,讓將來要受專業知識訓練的年輕人必須多花好幾倍的氣力、時間去解消那些理論給自己造成的不良影響,讓那些並不准備成為高級知識份子的中後段學生失去接觸精確知識的機會,使下一個世代充斥偏見、錯誤觀念或危險的思維方式。這都因為學生有責任接受教育,無論好壞。
  所以,當一個受教者思及他即將學到的內容,可能帶給他某些不良影響,他怎麼能不站出來關切?如果他在歷史、公民社會或任何知識領域已經有所研讀,有他已經累積的知識與體會,為什麼他不能擔憂即將施行的課綱或教材,或許會把他和他同學拖入無效學習或錯誤觀念的泥沼?天啊,他能反思,他能看透,他能質疑,但這些珍貴的能力是他付出多少代價,花多少時間讀書、自學而來?看看周圍的同學,他會想:難道我每一個同學,以及未來每一個學弟妹,都必須耗費一樣多的力氣,去和不良的教材奮戰,去在砂礫裡苦苦掙扎著掏金?
  義務教育不是為了讓年輕人方便吸收基礎知識而存在的嗎?所以學生才會有責任消化所有規定要學的內容。學生被告誡自身應盡義務的同時,老師呢?學校呢?教育部呢?是否整個教育系統,也有責任更加審慎地制定課綱,容納更為專業的意見,主動凝聚社會共識,好讓推行出來的教育內容足堪稱為整體成人社會知識累積的精華,而非僅僅一黨一派渴望宣達於世的理念?

arrow
arrow

    Z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